最新消息:欢迎加入QQ群276412263一起交流! | 购买NFC标签前往官方淘宝店 | 投稿邮箱:nfchome@qq.com

华为:论NFC移动支付之持久战

NFC资讯 小天 4604浏览 0评论

huawei

相对移动银行(基于手机的在线支付)较为单纯的业务形态而言,基于硬件的非接触支付在技术与规模上都更受关注,其中最为主流的核心技术则是获得包括Android、Blackberry等主要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支持的NFC近场无线通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技术。

叫好不叫座的NFC

市场研究公司Juniper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预计,NFC移动支付市场的规模将在2014年达到500亿美元的水平。相对其他无线技术,NFC采用13.56MHz的无线传输频率,传输距离在10cm以内,传输速率可达424Kbps,让NFC兼具传输距离短、设定流程快两大特性,适合重视交易安全的移动支付应用。

但移动支付需要软硬件的整合,涉及手机等终端厂商及运营商、零售商等,各方利益争夺激烈。因为各行业巨头均非常清楚,作为规模效应显著的行业,一旦NFC相关标准广泛推广,后续规格变更难度极大。仅从技术标准而言,目前的NFC移动支付就分为NFC解决方案、SIM卡解决方案及MicroSD解决方案,此外还包括更为严重的产业链主导权的争夺,由此导致的NFC产业链过度碎片化的状况使NFC发展无法形成合力,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发展窘境。

另外,2011年全球NFC手机出货量仅约2%,反衬出NFC移动支付的困境——用户无从体验以NFC为核心的移动支付应用。加之iPhone5支持NFC的期望落空,苹果又推出整合多种票证与优惠卡的Passbook应用,都被视为业界对NFC移动支付的不信任投票。

三个成功故事,三种发展模式

虽然NFC移动支付进展受各产业巨头竞争技术主导权的影响而显延滞,但从全球范围看,移动支付仍有成功案例可供借鉴,进而帮助人们了解其成功因素及背后可能的商业模式。

NTT DOCOMO:先下手为强

由于推广时间较早且日本市场运营商对于产业链的控制力较好,日本NTT DOCOMO成为运营商通过高度掌握用户与支付工具,进而整合金融机构取得提供金融服务的合法性后,让移动支付广为普及的成功案例。

凭借移动宽带接入与帐单寄送等服务,运营商对其用户的掌握度自不待言,而日本市场的手机几乎全由运营商提供的市场独特性,则让NTT DOCOMO具备决定手机硬件支持移动支付的能力。在入股瑞穗与三井住友两家银行后,NTT DOCOMO的移动支付更实现了产业链覆盖的完整性。

NTT DOCOMO的移动支付以“Osaifu-keitai”为业务品牌,包含手机钱包、ID借记卡与DCMX信用卡等三大类业务,其中手机钱包服务主要采用Felica技术,兼容于目前的NFC芯片。从合作关系紧密程度来看,DCMX与金融机构关联度最高,其次则是ID借记卡,手机钱包关联度最低。

此外,为了降低更新POS终端支持移动支付对零售商带来的冲击,达到增加零售商合作伙伴数量的目的,NTT DOCOMO优先选择已经支持NFC移动支付的连锁便利商店AM/PM、麦当劳、7-11以及JR-East(东日本铁路公司)为合作伙伴,并搭配降低交易费用的方式,实现移动支付的普及。尤其是与JR-East达成合作,不仅极大地增加了支付网点,更帮助用户培养了移动支付习惯。

目前,NTT DOCOMO的用户已有超过70%以上使用支持移动支付的手机,而随着移动支付在日本国内的高度普及,NTT DOCOMO计划在全球41个国家的50万个以上零售点实现移动支付服务。

Square:从支付工具做起

虽然NTT DOCOMO 在日本国内已经取得成功,但在全球范围,移动支付更重要的推动力则源自其他领域。

美国的移动支付厂商Square从提供兼顾安全性与通用性的信用卡移动支付终端出发,配合免费发送终端的商业模式(Square终端售价9.9美元,开通后返还10美元给用户),成功满足中小企业通过信用卡收费的需求。

在美国,不仅有超过65%以上的民众拥有信用卡,更有过半的民众使用智能机,让通过智能机为消费者提供便利、高安全性的信用卡消费解决方案的Square,有足够的市场发展空间,也是Square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但信用卡刷卡器只是Square的开始,通过开发不断创新的应用程序,Square对移动支付的野心是逐步摆脱信用卡与额外硬件的束缚,让手机成为不可替代的支付工具。

至于收费端,Square在获得星巴克等大型连锁企业青睐后,并未忽视当初给他们机会的中小企业。由于中小企业对信用卡手续费更为在意,Square在获得足够投资之后也守信地调降其收取的手续费。虽然此举存在陷入价格战的风险,但持续增加支持Square付款的零售商数量,藉以提升终端用户使用Square的意愿,仍是目前Square持续发展所需。

八达通:从公共服务做起

在全球范围内,NFC移动支付最为普及的形式则是公共交通卡,其中的代表是香港的八达通,在公共运输事业的带动下,其顺利跨入零售市场,成为便利的小额支付工具。

八达通的迅速发展,得益于大众通过公众运输出行的基本需求,而且通过八达通支付能节省排队购票时间、获得折扣且无须携带零钱,这使得八达通获得消费者的普遍接受。从公众运输体系出发,政府对初期硬件建设的补助,奠定了支付卡普及的基础,而支付卡本身的低单价和后续对持卡用户的价格优惠,更是增加使用量的关键。

随着持有卡片人数与活卡数(持续被使用的卡片数)的持续增加,各大连锁零售商店也逐渐接受支付卡的消费形式,而支付卡便利性和应用场景的增加,更让消费者离不开支付卡,形成正向循环促进应用的加速发展。

然而支付卡的发展曾面临一个同样问题,那就是交通费之外的消费业务,是超出原本业务规划范围的,因此不论是八达通或是其他支付卡,都曾遭遇法规层面的限制而面临发展瓶颈,但最终也都通过法规的松绑而获得突破。而如何与智能机妥善整合,则是八达通近期面临的问题。

基于商业模式的移动支付产业链分析

拨开纷繁复杂的商业类型,上述三个案例呈现于眼前的是一个由三个模块构成的NFC产业链。位于这一产业链一端的是庞大而又诉求较为类似的消费者,他们已经拥有众多的支付手段可供选择(信用卡、现金等),NFC需要打动他们的是便利性或者优惠折扣。居中的则是支付工具,例如NFC手机、MicroSD卡或者运营商最为中意的SIM卡。

就本质而言,支付工具并非仅仅是一个传统的支付承载工具,隐藏于其中的还包括消费者的账户以及随之产生的庞大消费数据,在未来,这将是难以估量的数据业务宝藏。正因为支付工具中隐藏着账户要素,所以银行在其中的影响力巨大,也导致运营商在构建支付工具时需要根据当地法规寻找合适的金融解决方案。而在产业链的另一端,数量庞大且规模差异巨大的商户成为核心力量,对他们而言,最为关注的影响要素在于如何增加收入、减少支出。

如同一架天平,NFC产业最终能够实现平衡,不仅取决于消费者或者商户的力量,更在于支付工具这一支点的位置所在。

相比于数量庞大的消费者与种类众多的支付工具,商户更为复杂,它兼具前两者的属性,不仅数量庞大,规模差异更为巨大。仅仅从规模而言,就可以分为个体商户、连锁商户与公共服务商户三类,不同类别商户的规模差距足以达万倍。而且越趋近于顶层的商户,其影响力越大,能够影响消费者及支付工具阵营,并最终决定着横跨消费者与支付工具的产业链能否成功构建。

目前参与NFC产业链竞争的企业众多,但NFC至今未能实现突破性发展的最主要原因,在于没有任何产业族群能够同时拥有消费者、支付工具与商户资源,所有的参与者都只拥有其中一部分资源,妥协或者强力扩张成为他们的选择,但这需要时间。而另一方面,除了可见的支付工具之外,实现向消费者与商户领域的拓展也是艰巨而又繁重的任务。

电信运营商的机遇何来?

由于NFC产业巨大的前期投资,众多企业对于移动支付望而却步,但拥有雄厚实力的电信运营商对移动支付寄予厚望。就基础优势而言,电信运营商不仅拥有庞大的用户群,更拥有最佳的NFC支付工具——手机,对于开拓商户市场所需要的巨大资金及投入,电信运营商同样可以保证。

虽然拥有较好的发展条件,但时至今日,在NFC领域取得成功的电信运营商仍寥寥可数,究其原因,在于在NFC产业链的三大模块中,电信运营商仅仅拥有消费者及支付工具,缺乏商户支撑这一关键环节,造成产业链无法打通。

其中主要原因在于电信运营商无法在推广初期获得公共服务业务的支持。从前面的成功案例可以看出,能否赢得公共服务的支持已经成为NFC成功的关键,无论是八达通本身由地铁公司推出的身份,还是NTT DOCOMO与JR-East的合作,公共服务已经成为NFC得以推广进而赢得用户黏性的关键要素。

其流程一般是公共服务公司利用折扣吸引用户从现金转向NFC卡,随后更利用折扣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最后普及到连锁商铺及其他领域,在实现支付的扩展之后,再赚取持续而稳定的交易费收益。但由于公共服务一般由地方政府提供,并能够获得地方政府补贴,具备赢利属性的电信运营商较难参与其中。

此外,另一原因在于NFC作为一项规模效益的业务,其从推广到最终赢得收益,需要时间及长期的投入,今天更多的电信运营商尚处于NFC投资的初期拓展阶段,难以看到明显的收益。

虽然推广之路并不坦荡,但从NTT DOCOMO的案例可以看出,电信运营商在NFC领域仍然大有可为。电信运营商可以在众多NFC卡尚未得以广泛应用的地区,提前布局市场,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先入为主的印象,进而最终影响商户端的选择。成功推广NFC移动支付业务对于电信运营商的意义在于,其不仅是一项普通的赢利业务,电信运营商更能借助NFC业务变身为生活运营商。

从窄带互联网演进至MBB乃至大数据时代,电信运营商所面临的窘境之一在于流量增长与收入增长无法匹配,大量低价值流量不仅拥塞着电信运营商的网络,更让电信运营商无法利用网络经营高价值业务。于是,越来越多的电信运营商开始转向流量经营,希望藉由经营数据流量抵消语音业务下滑的影响。

从长远来看,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更为有利的方案则是伴着移动互联网的东风真正走入用户生活,成为生活运营商。移动支付正是运营商从电信领域向实际生活领域过渡的上选,在增加用户黏性的同时,更可以拓展电信运营商在其他领域的生存空间,例如基于位置服务的零售或餐饮广告推广,基于用户数据的相关营销服务等。而在规模形成之后,电信运营商在移动支付领域的获益同样会无比丰厚。

转载请注明:NFC之家 » 华为:论NFC移动支付之持久战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

项目咨询服务